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沈石溪
卵也变成了活生
生的雏雕,我给它起名叫丸小。丸小丸小,意思也一样,套用了谐音,即晚上出生的老
幺。
雌蛇雕贵夫人称得上是一位尽心尽责的母亲,它用嗉囊中反刍出来的糊状物喂养两
只雏雕,夜里将两个小家伙严严实实罩在自己暖融融的双翼下,用自己的身躯为小宝贝
遮挡冷风和寒露。
一直到第三天中午,明媚的太阳高悬在湛蓝的天空,天气晴朗而温暖,贵夫人才小
心翼翼地跨出巢来,让两个小宝贝洗一次日光浴,它自己则享用帅郎给它带回来的一条
小水蛇。我这才有机会仔细辨识两只新生的雏雕。两个小家伙都还没有睁眼,身上长着
一层稀疏的淡黄色的绒毛,皮肤在阳光下呈半透明状,望得见里头流动的血脉。先出壳
的武大看上去身坯要大一些,体质也要强壮些,在巢内跌跌撞撞地爬动着,小脑袋顶着
丸小的腰,使劲拱动着,丸小大概被顶得不舒服了,转身躲避,迈动着可怜的小腿,划
动着稚嫩的双翅,爬着爬着,爬到窝巢的边缘来了。武大仍用脑袋顶着丸小的屁股,往
外推搡,丸小半个身体探出了盆形窝巢,还在往外攀爬,这很危险,再往外爬几步的话,
丸小就有可能翻跌出窝巢,从树枝间的缝隙掉下去。
雌蛇雕贵夫人还蒙在鼓里,在离盆形雕巢三米远的网络状枝杆间津津有味地撕食小
水蛇。
两个小家伙才出壳三天,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就要演出一幕同胞手足自相残杀的悲
剧了。
这情景在雕类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母雕一般每窝产两枚蛋,
但最终往往只能将其中的一只雏雕抚养长大。国外好几位鸟类学家都在野外观察中发现,
一旦母雕离巢,先出壳的那只体形较大体力较强的幼雕就会将晚出壳的那只体形较小体
力较弱的幼雕顶出巢去摔死。国外鸟类学家是这样解释这种残忍现象的:这是典型的优
胜劣汰,幼雕受本能的驱使,在行为密码的暗示下,排挤身边的竞争对手,以达到独霸
父母的食物与宠爱的目的。我对这样的结论不敢苟同。我觉得把先出壳的幼雕将晚出壳
的幼雕挤兑出窝的行为归结为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有点牵强附会;幼雕刚刚出壳,眼
睛还没有睁开,不知生死,何来谋杀?受本能的驱使也好,受行为密码的暗示也罢,这
都是人类面对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动物行为所做出的主观臆测;假设先出壳那只幼雕确
有排挤竞争对手的本能,确有将同胞手足顶出巢去摔死的行为密码,那么,作为生理构
造完全一样的同类,晚出壳的幼雕也应当有相应的不被排挤掉的本能,有避免自己被顶
出巢去摔死的行为密码;先出壳的幼雕虽然要比晚出壳的幼雕强壮些,但力量对比并没
悬殊到先出壳的幼雕轻而易举就能将晚出壳的幼雕推出巢去,只要晚出壳的幼雕别爬到
窝巢边缘去,就在相对较宽敞的窝巢里打转转,原地旋圈,是绝不会有性命之虞的。
按我的理解,这纯属意外的不幸。两只幼雕或者被风一吹觉得冷,想互相挤在一起
取暖,或者太阳一晒觉得舒服,想爬来爬去玩耍一番,先出壳的幼雕力气要大一些,晚
出壳的幼雕或者是被挤疼了,或者是不愿玩了,想找块清静的地方独自待着,便爬开去,
它还小,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爬着爬着就爬到窝果边缘来了。酿成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是,蛇雕的盆形窝巢筑得较浅,四壁呈平缓的斜坡,建筑材料用的是细树枝,粗糙易
抓,幼雕能攀爬上去。
丸小半个身体悬在巢外,已岌岌可危。
这时,雄鹩哥老毛刚巧觅食归来,路过雕巢,蓦然发现丸小正惊险异常地吊在窝巢
边缘晃荡,尖叫一声,仄转翅膀在空中一个急拐弯,扑飞到雕巢旁,撑开自己的翅膀,
护住丸小,并用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hai.cn/news/etgs/074122045372DJB51B8943D82HABF4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