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阮久平

闽侯一中 阮久平

  南洋地界有上佛塔和下佛塔,但两个地方都不见塔,只是有亭。上佛塔是从南洋经单脚跳石阶古道前往罗洋的必经之路,附近多人家,至今仍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岁昌生态园选址西洋水库附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还修建了经上佛塔的水泥公路,因此上佛塔热闹不减当年。可是下佛塔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留下历史传说让人回味往昔岁月。
  下佛塔位于上塅半岭到南洋的古道中途。没有机动车时代,来往于竹岐、南洋之间靠的是走路,上塅到南洋有铺石古道,来往人多。通往罗洋公路修通之前,很多人得从这一古道往返。因脚力有限,古道中途多有歇脚的地方,下佛塔就是最理想的场所。为了方便来往众人,在下佛塔建有亭子。
  佛塔亭说是亭实际是一层房屋建筑,屋后和两边为石垒高墙,白灰粉刷,封火墙檐翘翼然,屋顶覆瓦。佛塔亭正面开敞,临溪面山。古道穿墙门而入,两边有座位,来往诸人常累坐休息再赶路。亭内正殿有佛龛,大家都看得见。前辈先人口述故事最经常提到郑堂耍聪明,甘国宝有志气,佛塔藏宝。他们都说原来佛塔亭佛龛供奉有观音佛像,后来被毁,再也没有修复过。
  据说当年佛塔供奉观音佛像旁立有文字,写着“上七里,下七里,黄金藏在七里处”。很多人驻足休息时,都会时不时看看并猜想留字何意,讨论是真是假。出于对菩萨尊重敬畏,大家都是看着想着,但不会动手搬弄,怕亵渎神灵,灾祸上身。
  来往众人中有一群体,名为货郎担。就是走路肩挑两筐货物,摇动手中拨浪鼓引人注意,一路叫卖的小商人。南洋公路交通改善以前,挺经常见到这般人物。小孩子们经常把家里的鸡、鸭、鹅毛与其换糖果吃。后来修了公路,机动车运输方便,商品流通量大,肩挑式的货郎担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机动敞篷车。
  某天佛塔亭来了一位悠闲的货郎担,走得困乏,便进到亭内休息,再一次看见文字。他是多次经过,早有印象,估计也曾思考过其中何意。由于他懂文字,好奇心也强,不断猜测。与众不同的是,他隐约觉得这可能是真实文字记载,只是一直没有人窥得其中奥秘。他认为从字面意思看,宝藏所在应与行路里程有关,但具体位置实在难以确证。
  也该是猜字高手,缘分使然,货郎担这天刚好带有小尺子。他就根据字面提示,对白瓷观音塑像上下测量,发现观音塑像肚脐以上和以下刚好都是七厘,因此货郎担大胆推测前面两个“里”应该是“厘”,是度量小长度单位而不是走路里程单位。有文字功底的货郎担进一步推想,最后一个“七”字应该不是数字而是另有深意,最后他认定最可能是同音的“漆”字。
  到这时货郎担慧根顿悟,豁然开朗,瓷塑观音像内腹中空处最可能就是藏宝处。财迷心窍的货郎担再也不顾神灵的伟大,摇动观音像,果然内腹为空似有何物。人为财死,货郎担本性发作,不顾前后,搬起观音像砸向地面。佛像碎裂瞬间,一道白光飞出正门直达对面山岩峭壁处消失。因此,下佛塔对面山崖峭壁命名为观音岩。
  碎裂瓷像堆里,金光闪闪。货郎担喜出望外,怀揣金锭,扔下货担,逃之夭夭。等到大家发现,再也寻人不着,成了不解之谜。这个传说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口头传述,就当闲聊取乐。但是下佛塔亭子中,原先供奉佛像是真,很多老人曾说起过,但总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被毁。
  随着时间推移,公路畅通,佛塔亭子少人问津,越加破败。历史上曾经见证来往众生的佛塔古迹竟然淹没于荒草地。直到2016年由多方集资,对佛塔古亭照旧翻修并加盖宗教建筑,红墙赤瓦,规模扩大,重现当年地界。


  作者简介:阮久平,闽侯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闽侯县学科工作室负责人,福州市学科带头人。邮箱:fjrjp@126.com
 


·上一篇文章:《追鱼传奇》鲤鱼精恋上穷书生
·下一篇文章:白蛇传故事简介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ushihai.cn/news/zgmjgs/19112112257E20AD22765DK3EH3659I.htm


相关内容

月亮传说:张古老砍树

佚名

鱼姑娘的传说故事

佚名

鹭仙的传说故事

佚名

年兽的传说

佚名

七月半的传说故事

佚名

鬼节的传说

佚名

玫瑰传说之西方版

佚名

玫瑰传说之中国版

佚名

勿忘我的传说

佚名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佚名

羌族传说故事:莎朗舞的来历

佚名

羌族传说故事:“云云鞋”的传世故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