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名人轶事   作者:佚名   热度:

  这个怪石,其实也是苏轼自己精神追求的人格化。虽然这时候他入仕不久,还没有经历那么多人生磨难,但是,今后怎么立身处世,怎么在宦海风波中保持本真,从怪石那里他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是的,苏轼的人格,一方面如天石砚一般灵秀温润,一方面也像棱角分明的顽石,从不畏惧风霜,从不掩饰真我,光明磊落,坦坦荡荡。遇到不平的事,“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于是他成了朝堂上“永远的反对派”,也因此一再被打击、被贬谪。

  石头,是山的缩影,保留着山的坚毅和刚挺,蕴含着山的峭拔和奇崛。苏轼的志向,就是要做国家柱石,用平生所学去治国平天下。“玉德金声寓于石”,“屹然不动谁如尊”,这是苏轼人格的底色,是他人生变奏的主旋律。

  三 仇池石

  1091年,苏轼任颍州太守时,曾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请他住进了一处官署,匾额上赫然写着“仇池”二字。醒来后记起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仇池,是道教中的仙山名。苏轼梦入仙界,心灵感受异常愉悦,因此对梦境念念不忘。

  第二年,苏轼转任扬州太守,表弟程德孺从岭南带来一白一绿两块奇石送给他,绿色的奇石冈峦堆叠绵延,上面还有洞穴通达,方寸之间展示出鬼斧神工的神奇妙境。看着玲珑通透的奇石,苏轼爱不释手,用高丽所铸的大铜盆贮藏它,又用自己以往所采碎玉般的登州白石衬在石下,称它是“希代之宝”。看着奇石,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眷念的仇池仙境,于是将它命名为“仇池石”。

  后来,在“乌台诗案”中曾受他牵连的好友、驸马王诜听说了仇池石的大名,就想要借去赏玩。王诜素来是上了“失信人员名录”的,给了他,肯定是有去无还。苏轼于是和他打了几番笔墨官司,以诗相酬答,提出实在要借的话,就让驸马爷拿自己珍藏的两幅韩干的散马图来换。最后想来想去,也没舍得让王诜看上一眼。

  苏轼曾在给王诜写的《宝绘堂记》中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即寄情于物,“留意于物”即沉溺于物。在对仇池石的珍爱上,苏轼似乎违背了自己的达观态度。为什么呢?我们且看他为仇池石写的诗:

  梦时良是觉时非,

  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

  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

  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

  老人真欲住仇池。

  因为他心里住着一个陶渊明,大半生宦海沉浮,仇池就是他的桃花源。1082年春天,在黄州东坡躬耕的苏轼在一首《江城子》中写道:“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他从中年开始和陶诗,后来贬谪到惠州、儋州后,将一百多首陶诗和了个遍。在《和陶归去来兮辞》中说:“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后身盖无疑。”

  苏轼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太守,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自叹“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在流离转徙中,他调养心性,虽然身在宦途,却能够超然物外、旷达淡泊,每到一处,都能寄情山水,以隐逸之心随缘自适,在老庄的哲学里得到救赎。但他也坚守着儒家的济世之心、自强之志,就如山之岿然,石之坚贞。所以,他的石头里,既有顽石之性、柱石之寄,也有隐逸之志、放达之情。

  四 雪浪石

  1093年,时任定州知州的苏轼,在衙署后花园发现一块奇石,石头黑质白脉,纹理如江河水流一样婉转迂回,浪涛中还似有海兽形状,他将其命名为“雪浪石”,专门让石匠雕凿了一个汉白玉石盆来安放它,刻铭于盆上,并写诗咏怀,说这块奇石来自峥嵘的太行山上,曾与泰山争雄,后来被运来作为守城的飞石,曾“一炮惊落天骄魂”。如今太平时节,它只能僵卧在枯榆树根旁了,壮美的纹理却仍彰显着它的奇崛。苏轼吟咏的是雪浪石,不也是在写自己的经历吗?他也曾处庙堂之高,意气风发,兴利除弊,泽及苍生;他也曾身陷囹圄,日夜遭到诟辱,在生死之际彷徨;他也曾贬谪穷乡,衣食无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把咏雪浪石的诗句分寄给亲友,表达自己得遇奇石的喜悦之情,引得弟弟苏辙和朋友秦观、晁补之、张耒、李之仪、参寥子等人纷纷唱和,这块石头,一时成了石界明星。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李白:一粒历史的尘埃

下一篇:不许下棋




  相关推荐